站在西柏坡纪念馆前,五月的阳光洒在那座朴素的土坯房上。1949年3月23日,就是从这里,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启程前往北平,留下那句振聋发聩的"进京赶考"。七十五年过去,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依然在向我们讲述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密码。
推开军委作战室斑驳的木门,墙上悬挂的作战地图已经泛黄。就是在这间不足60平米的土房里,党中央用179封电报指挥了三大战役。讲解员指着一张旧木桌说:"当年周恩来同志就是在这里,连续工作三天三夜。"桌上那盏煤油灯的灯罩已经破损,却仿佛仍在照亮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色。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木质长条凳整齐排列。1949年3月,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句话穿越时空,至今仍在每个党员干部耳边回响。一位来自中央党校的学员轻声说:"坐在这里,才能真正读懂'两个务必'的分量。"
五大书记铜像广场上,一群年轻党员正在重温入党誓词。领誓的老党员声音有些颤抖:"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眼角闪着泪光。这让我想起西柏坡纪念馆里陈列的那封泛黄的电报,上面写着:"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简单的七个字,道出了共产党人最深沉的政治清醒。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的窗前,一株海棠花正开得灿烂。工作人员说,这株海棠是后来补种的,但位置和当年一模一样。1949年离开时,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如今,这株海棠年复一年地开花,仿佛在见证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如何续写这份答卷。
夕阳西下,岗南水库泛起粼粼波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纪念碑前驻足良久。他告诉我,他的父亲曾是西柏坡的通信兵,"那会儿条件苦啊,但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这让我突然明白,西柏坡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力量。
临别时,纪念馆的留言簿上,一位基层干部这样写道:"来到这里,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赶考'。我们这一代人的考题,就写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写在科技攻关的实验室里,写在每一个平凡岗位的坚守中。"
西柏坡的星空格外明亮。仰望星空,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这场考试仍在继续,而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
高老师:13663110508
王老师:13731188192
地 址:西柏坡纪念馆馆委会南侧约30米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