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历史回响与时代使命
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启程“进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铿锵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七十余载风雨兼程,西柏坡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重温“两个务必”,深化西柏坡党性教育,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新时代廉政建设的深刻启示。
一、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意义:从“赶考”命题到执政警训
1.“两个务必”的提出背景
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党面临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西柏坡时期,党中央以“进京赶考”的忧患意识,强调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存亡。“两个务必”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思想根基。
2.西柏坡精神的实质内涵
谦虚谨慎:警惕胜利后的骄傲自满,始终保持清醒;
艰苦奋斗:抵制享乐主义侵蚀,永葆政治本色;
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初心使命。
二、新时代廉政教育的西柏坡启示
1.“赶考”远未结束: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
当前,“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从“打虎拍蝇”到纠治“四风”,廉政建设始终是党的生命线。西柏坡精神警示我们:执政时间越长,越需警惕“糖衣炮弹”。
2.“两个务必”的当代实践
作风建设常态化:中央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正是对“不骄不躁”的践行;
艰苦奋斗再弘扬:反对奢靡浪费,倡导“过紧日子”,筑牢廉政防线;
监督机制再强化: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行动路径
1.以党性教育铸魂
通过西柏坡实地研学、红色课堂等形式,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感悟“赶考”初心,将“两个务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以制度建设固本
健全反腐败法规体系,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夯实“不想腐”的自觉。
3.以人民监督聚力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互联网+监督”效能,让“微权力”也能“晒在阳光下”。
结语:永葆“赶考”清醒,答好时代答卷
西柏坡的“赶考”命题从未过时。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更需以“两个务必”为镜,常扫思想尘埃,常思贪欲之害,将西柏坡党性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清廉务实、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大考中交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高老师:13663110508
王老师:13731188192
地 址:西柏坡纪念馆馆委会南侧约30米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