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柏坡中央军委作战室的角落里,静静地陈列着一台老式手摇发电机。据《西柏坡时期军事通信史料汇编》记载,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正是这台机器为中央军委提供了关键电力保障,参谋人员轮流手摇发电,确保作战指令及时传递。这台看似简陋的装置,却承载着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保障能源安全的智慧与决心,成为中广核新能源此次西柏坡党性教育的特殊"教具"。
"这台发电机告诉我们,能源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战略问题。"中广核新能源党委书记在培训开班仪式上指出。在为期五天的红色培训中,学员们围绕"能源安全与使命担当"这一主题,从革命年代的能源实践汲取智慧。来自风电事业部的学员王工感慨:"看着锈迹斑斑的手摇把,想到当年先辈们用人力保障电力供应,我们对'度电必争'有了更深理解。"
培训创新设计了"能源发展时空对话"环节。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学员们分组模拟1948年手摇发电场景,同时结合当前新能源项目开发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研讨。"当你的手臂因持续摇动而酸痛时,才能真正体会能源安全的来之不易。"参与模拟的学员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西柏坡党性教育"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转化为真切的身体记忆。
在专题研讨中,一个有趣的对比引发了深思:当年手摇发电机功率仅200瓦,仅够维持几台电报机运行;如今中广核单个海上风电机组功率已达1万千瓦,是当年的5万倍。"量的飞跃背后,不变的是能源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培训讲师引导学员思考,"从'保作战用电'到'保民生用电',共产党人的能源使命一脉相承。"
西柏坡红色培训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历史细节转化为管理智慧。学员们发现,当年手摇发电采用的"三班倒"轮换制度,与现代新能源电站的运维排班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中央军委"电力优先保障关键作战"的原则,与当前"保供重点用户"的调度策略理念相通。"这些发现让我们意识到,红色基因其实早已融入行业血脉。"一位参与讨论的电站站长说。
培训还设置了"新时代能源人的赶考路"实践教学。学员们带着"双碳目标下如何践行能源使命"的问题,走访西柏坡当地的新能源项目,将历史感悟转化为现实思考。中广核新能源总经理在结业式上强调:"当年靠手摇发电支撑革命胜利,今天我们要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革命。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产业报国的初心。"
"西柏坡党性教育给能源工作者最大的启示是:技术会迭代,但使命永恒。"中广核新能源领导在总结中写道。从手摇发电机到核能之光,共产党人保障能源安全的接力棒代代相传。正如那台静静陈列的老机器所诉说的:真正的能源之光,永远来自心中的信仰之火。
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李老师
高老师:13663110508
王老师:13731188192
地 址:西柏坡纪念馆馆委会南侧约30米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