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东麓的西柏坡,中央军委作战室里那盏煤油灯曾照亮过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地图。1948年11月,正是在这间不足6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毛泽东等领导人以非凡的战略胆识,指挥了包括平津战役在内的三大战役。如今,参加西柏坡红色教育的学员们站在复原的作战地图前,仍能感受到那份改写历史的磅礴力量。
平津战役的决策过程堪称战略艺术的典范。西柏坡党性培训课程中展示的一份珍贵电报手稿揭示了一个关键细节:1948年12月11日,毛泽东亲笔起草的《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特别强调"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术原则。这份现存于中央档案馆的电报(档案编号1948-军电-048),体现了对傅作义集团政治争取与军事威慑并重的战略智慧。参加培训的某战区指挥员感慨道:"这份电报不仅是军事部署,更是一堂生动的战略思维课。"
西柏坡红色教育独创的"沉浸式战例教学"让历史照进现实。在模拟的作战室里,学员们分组推演当年平津战役的决策过程。"既要考虑30万守军的负隅顽抗,又要顾及200万市民的安全,还要保护故宫等文化瑰宝,"一位参与推演的学员坦言,"这种多目标平衡的决策压力,让我们对'政治意识'有了全新认识。"这种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现代治理智慧的培训方式,正是西柏坡党性培训的特色所在。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开展的现场教学尤其令人深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著名论断,与平津战役后党中央立即着手筹备新政协的史实相互印证。西柏坡党性培训教室指出:"当年党中央在军事胜利同时就布局政治建设,这种前瞻思维对今天防范'黑天鹅'事件仍有启示。"参训学员在笔记中写道:真正的战略眼光,是能在捷报声中看到隐忧。
夜幕降临时,学员们围坐在柏坡湖畔交流心得。一位学员分享道:"平津战役中'北平方式'的创造,与新时代'疏解非首都功能'其实一脉相承,都是立足长远的大棋局。"这番感悟引发强烈共鸣,印证了西柏坡红色教育"以史鉴今"的教学成效。
西柏坡的星空下,那盏煤油灯的光芒已化作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参加党性培训的干部们带着"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的双重收获,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书写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正如平津战役启示我们的:真正的胜利,永远属于那些既敢打必胜又善谋长远的奋斗者。
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李老师
高老师:13663110508
王老师:13731188192
地 址:西柏坡纪念馆馆委会南侧约30米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