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

课程咨询

0311-80761656  13663110508

//cdn.myxypt.com/9d62fbaa/21/09/565c6614c1cdb2ee146d17b6c0218db86031a9de.jpg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新闻资讯>红色教育

从滹沱河畔到新时代:西柏坡党性教育的基因传承与作风锻造

2025-05-13
1084次

西柏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

1948年初秋,滹沱河畔的西柏坡村迎来历史性转折。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炮火声中,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启了作风建设的新篇章。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精神,中央办公厅颁布的"不做寿、不送礼"等六项规定,为执政党作风建设立下永恒标杆。如今,西柏坡党校依托红色资源宝库,通过"历史情景再现+现实问题对照"的教学模式,推动新时代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作风建设的历史基因

在西柏坡纪念馆第12展柜,泛黄的《关于中央局缩至12人及改善生活待遇的决定》文件,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中央八项规定"。这份1948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决议,明确规定:中央委员不得设私人厨师,各机关须合并食堂;取消专职秘书配备;减少汽车使用等条文。正是这种自我革命的勇气,使得党中央在物资匮乏条件下,仍能与群众同甘共苦。

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华北局书记薄一波因乘坐缴获的美式吉普车被群众议论,毛泽东得知后立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增设"不学李自成"的纪律教育。这段载入《杨尚昆日记》的往事,成为西柏坡党校"沉浸式党课"的经典案例。学员们在中央办公厅旧址参与"吉普车事件"情景重现,通过角色扮演深刻理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历史逻辑。

二、用泥土丈量初心:土地改革中的作风镜鉴

在西柏坡时期,刘少奇主持的全国土地会议不仅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更创造了"开门整党"的作风建设新模式。档案馆珍藏的1947年9月《人民日报》记载:平山县农会代表米子霖因多占两亩果园被群众揭发,虽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立功,仍被撤销职务。这个案例被西柏坡党校开发成"田间地头评议会"现场教学,引导学员在黄泥墙根下重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在复原的中央工委办公室场景内,陈列着周恩来使用过的帆布公文包。这个补丁摞补丁的文物,与旁边电子屏展示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形成时空对话。

三、新时代"赶考"课堂:西柏坡党校的创新实践

西柏坡党校构建的"三维教学体系",将历史资源转化为作风建设的生动教材。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学员需要完成"两个务必"对照检查表,结合自身岗位查找"躺平式"作风表现;在中央组织部旧址,通过模拟1948年整党运动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场景,锤炼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

从土坯房里的"六条规定"到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西柏坡党校用红色基因解码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当学员们在九月会议旧址前齐声诵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强音在此共鸣。这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始终指引着共产党人在作风建设这场持久战中,答好属于自己时代的"赶考"答卷。

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李老师


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

高老师:13663110508

王老师:13731188192

地   址:西柏坡纪念馆馆委会南侧约30米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